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汉中站长网 (https://www.0916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14 公里全球最远,浙大自主研发水声通信机实现技术超越

发布时间:2021-12-17 14:29:4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12 月 17 日消息,据浙江大学消息,近日,浙江大学瞿逢重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全平台适配水声通信机,在中国船舶第七〇五研究所组织的样机验收鉴定中,成功实现了 14 公里收发距离 3.07kbps 的相干高速率数据传输,传输成功率达到 90%。 据悉,该试验实现了目
 12 月 17 日消息,据浙江大学消息,近日,浙江大学瞿逢重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全平台适配水声通信机,在中国船舶第七〇五研究所组织的样机验收鉴定中,成功实现了 14 公里收发距离 3.07kbps 的相干高速率数据传输,传输成功率达到 90%。
 
据悉,该试验实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水声通信机相同通信速率下可见报道的最远距离,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高速率远距离水声通信机突破了海外国家技术封锁,实现了技术超越。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是保障水下装备互联互通的重要技术。因电磁波很难透过海水传播,水声通信是当下高速远距离水下无线通信的唯一解决方案。
 
“频率越低的声信号在水下有效传播距离越远,但在低频率下,可用于通信的带宽非常有限,这就导致水声通信难以同时满足高速率和远距离这两大需求。不但如此,水声通信还同时面临链路质量差、传播延迟高和极端多普勒效应等棘手问题。”瞿逢重介绍,与陆地 5G 移动通信在高速铁路上的应用场景类似,水下潜器应用场景中,通信收发端的相对位置移动会带来多普勒频移,严重影响通信设备的正确解码。“由于声速远小于电磁波速,且声波频率远低于电磁波频率,因此尽管水下潜器的运动速度远低于高铁的运动速度,但其对水声通信信号造成的多普勒频移却是巨大的。”
 
瞿逢重投身水声通信理论研究已有 15 个年头。自 2016 年起,他带领团队着手研制全平台适配高速率远距离水声通信机。团队先后推出多代原理样机,通过水池、湖泊、海洋等各类不同工作环境下的试验,不断完善通信算法和声呐硬件系统设计,于 2021 年成功研制第一、二代产品化水声通信机,并在多家单位得到实际应用。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传输数据(图片或文本)、更低的发射功耗、更低的体积和重量下,浙大自主研发的水声通信机在相近通信速率时的通信距离达到 4.5km,国外同类产品不到 2.0km。
 
同时,瞿逢重团队还研制了面向视频传输需求的高速率远距离 MIMO 水声通信原理样机,并于 2020 年 8 月前往我国南海西沙群岛附近的深海海域进行海试。
 
IT之家了解到,国产化高速率远距离水声通信机的研制成功,对于

(编辑:汉中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